百科知识分享。有趣实用的影视推荐知识分享!

TAG首页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百科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茯苓的功效

时间:2023-05-26人气:作者: 小编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茯苓的功效

1.茯苓的功效

利尿通淋,健脾宁心。

2.茯苓有哪些作用和禁忌?

茯苓,中药学名。
它是茯苓的干燥菌核。
)狼,多孔菌科真菌。
7-9月份挖掘,挖完后除去泥沙,堆积出汗,摊晾至表面干燥,再次出汗,重复数次,直至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流失,再阴干,称为茯苓;或者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开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茯苓呈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重二至十几公斤。
表面黑褐色或褐色,皮肤薄而粗糙,有明显凸起的皱纹,常伴有泥土。
重量大,坚硬,不易折断;切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或粉状,外层浅褐色或淡红色,内层全白,少数浅褐色细腻,中间嵌有裂隙或褐色松根,有白色绒片。
没有气味,咀嚼粘在牙齿上。
最好是体重实,皮肤棕黄略有光泽,皱纹深,切面白细,牙齿粘连强。
茯苓已切成薄片或方块,色白、细腻、粉状。
酥脆,易断易断,有时边缘呈黄褐色。
茯苓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有很大的功效,如渗湿利湿、益脾胃、宁心安神等。
对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痰咳、呕吐、腹泻、遗精、淋证、惊悸、健忘、痰多头晕、脾虚厌食、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但茯苓也有一些禁忌和副作用,阴虚火旺者应忌用。
对于虚寒、精滑、气虚下陷者,也应慎用。
茯苓的副作用是吃多了会对肝肾造成一定的损害,肝肾功能会出现异常,对泌尿系统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茯苓中淀粉含量比较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多吃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所以茯苓虽然比较好,但是容易伤害人体内的阴气,导致一系列的不适,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茯苓的功效(图1)

3.茯苓有哪些作用和禁忌?

茯苓有哪些功效、作用和禁忌?茯苓有哪些功效和禁忌?大家都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很高。
长期食用可以抗疲劳,提高抵抗力。
单纯从功效上很难分辨是好是坏。
在中医里,这种药材可以活血益气。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茯苓的功效、作用和禁忌。
茯苓的功效、作用和禁忌有哪些?1.利尿茯苓性质温和,利水渗湿而不伤正气,能有效缓解体内小便不利、水肿、湿冷等症状。
2.养心茯苓能有效安神。
中医在临床上经常用茯苓帮助患者调理焦虑、心悸失眠、抑郁多梦等症状。
3、调理痰湿茯苓能有效缓解体内湿气,对脾虚痰湿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4.抗肿瘤茯苓多糖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肿瘤患者的症状,对抗肿瘤。
茯苓在肿瘤的治疗中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5.促进造血茯苓富含茯苓多糖、维生素和以硒为代表的微量元素。
茯苓中的这些成分被人体吸收后,能有效增强人体细胞和体液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骨髓的造血能力。
研究表明,茯苓能有效增加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对稳定体内红细胞水平也有好处。
6、促进消化、排毒清肠茯苓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加速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排毒清肠。
而且茯苓中含有的一些药物成分可以有效治疗一些由炎症引起的肠胃疾病,对肠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其禁忌是什么?2肾虚多尿、虚寒遗精者忌食茯苓,伤口干燥者慎用茯苓,因为茯苓有很强的利尿作用,有这些疾病的朋友吃茯苓会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茯苓,因为茯苓的淀粉含量很高,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淀粉的摄入量,所以最好不要随便吃茯苓。
吃茯苓时要注意忌米醋、浓茶等食物。
否则不仅会降低疗效,还会导致中毒性过敏、腹痛、皮肤发红、哮喘发作等不良症状。

4.“中医保健素养常识”是药食同源。

每天给你发重点专科、专家介绍、原创科普、杏林微视频、杏林微科普等优质内容。
关注微信,了解医院最新信息,好文章与你分享!芡实味:平、甜、涩。
功效主治:水中名贵蔬菜具有健脾止泻、补肾固精、燥湿止带的作用,可用于梦遗遗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大小便失禁。
芡实能加强小肠吸收功能,增加尿木糖排泄率(脾虚临床检验指标),提高血清胡萝卜素浓度,降低肺癌、胃癌发病率。
禁忌:凡外感疟疾、痔疮、气滞腹胀、赤便秘、消化不良及产后孕妇忌用。
茯苓粥材料:芡实15g,茯苓10g,大米适量。
做法:芡实、茯苓捣碎,加适量水,炒至软烂,再加入洗净的大米,继续煮至烂成粥。
用法:连续几天每天服用。
功效:健脾益气。
适用于尿失禁、尿浊、阳痿、早泄。
(党委宣传部编辑段晓静)石家庄市中医医院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微信号:yzxlcy加关注电话:0311-89639522医院地址:石家庄市中山西路233号。
公交路线:市内乘坐1路、1路快、6路快、6路快、11路快、30路快、34路快、325路快,在新百广场西下车,沿中山路西行100米向北。
投稿邮箱:sjzszyykprc@163.com(投稿请注明投稿人信息)【原标题:《中医保健素养常识》】

标签: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