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分享。有趣实用的影视推荐知识分享!

TAG首页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百科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海风藤有什么作用?

时间:2023-05-26人气:作者: 小编
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海风藤有什么作用?

1.南五味子的作用是什么?

南五味子又名老藤、大风藤,是胡椒科植物南蛇藤的茎。
每年8-10月,剪去藤茎,去根去叶,然后晒干入药。
其性温,味苦,入肝经。
它含有精细的朱莉娅蒎烯、β-谷甾醇、豆甾醇、α-蒎烯、柠檬烯、莰烯、异莰酮等挥发油成分。
具有祛风温、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肌腱挛缩等症。
《本草返老还童》载“通经络、和血脉、理气、除湿祛风、调腰部脚气、治疝气、安胎”。
《开宝本草》亦载其“主风补血,补衰老,壮阳,强腰足,关节疼痛,美白,驱寒祛风。
也煮汁衣,也浸酒衣,冬月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海风藤能增加心肌缺血区心肌血流量,降低侧支血管阻力,对冠心病、脑血栓有较好的疗效。
海风藤提取物能拮抗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并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引起的肺水肿,增加肺血管壁的通透性。
海风藤具有活血、利湿、消肿之功,可单用煎服。
临床上常用红藤、三七、没药、牛膝、土鳖虫等泡酒治疗跌打损伤。
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筋腱拘挛、关节痛,常与羌活、独活、桂心、当归同用。
治胃脘痛,常与干姜、香附、陈皮同用,以增加散寒行气止痛之效。
常用药方: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60g,追地风60g,用500ml白酒浸泡一周。
每日两次,每次10 ml,早晚空随腹温服用。
服用时不要加热,否则无效。
注意心脏病患者和孕妇忌服,感冒和月经期暂时停用。
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痛、肺热咳嗽:海风藤90克、鸡血藤、威灵仙60克、五加皮50克、防己、苏木50克、草乌30克、甘草18克。
方法:将汉防己、苏木依法渗漉,将刺五加皮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将药渣与其余六味甘草加水煎煮三次,至煎液无味,去渣,过滤,合并数次煎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蒸馏液、汉防己和苏木渗出物,混匀,过滤,制成1000 ml。
每次1勺,一天三次,用温水送服。

2.南五味子的作用是什么?

海风藤性温,有通络止痛之功,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缓解肢体疼痛,肌腱挛缩,屈伸不利。
如果出现急性腰伤、肩周炎等病症,属于风寒湿邪痹阻型,都可以用海风藤治疗。
3.润肺止咳海风藤也有一定的润肺作用,主要针对肺寒,可以清肺寒,改善咳嗽症状。
常用于治疗肺寒引起的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痰多、气短。
西医诊断支气管炎、哮喘为肺寒饮滞,应用海风藤治疗效果较好。

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海风藤有什么作用?(图1)

3.生活常识: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南五味子药材的选择。

海风藤,又名攀岩香、老藤、岩椒等。
是胡椒属植物海风藤的干燥藤茎。
入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对风寒痹痛、关节疼痛、肌腱挛缩、屈伸不利等有疗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海风藤的功效和作用吧!南五味子的药用功效【味】辛、苦、微温。
肝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除痹,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骨拘挛,屈伸不利。
海风藤1号的相关配伍。
配威灵仙:二者均为祛风除湿、通络的重要药物,对风湿、痹症有效。
海风藤擅长缓解抽筋疼痛,威灵仙擅长行气和治疗麻木。
两者合用,功效倍增,各尽其能,尤其对风湿关节痛、四肢抽筋、麻木疼痛。
2、与青风藤:两者均有祛风、散寒、祛湿之功,味苦而温和,但海风藤味苦,善于祛湿,青风藤味辛,善于治风病,两药合用可除风湿,对寒湿的抵抗力大大增加。
用于风湿痹证,症见四肢酸痛,关节不利,肌腱挛缩。
3、用络石藤:海风藤性硬,微温,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止风湿疼痛,络石藤性硬,微寒,疏风通络,凉血消肿。
两药合用,具有平寒热、祛湿祛风、消肿止痛的功效,对风湿痹症、关节肿痛有效。
4、与鸡血藤同用:用于风湿痹阻、气血不和、肢体麻木、疼痛等。
海风藤有祛风除湿、通经止痛的作用,鸡血藤有活血补血、舒经活络的作用。
两药合用,可增加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对风湿痹阻、脉络不清者有效。
南五味子药材的选择。
南五味子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南五味子和地追风各两。
在一斤白酒里泡一个星期。
每日两次,每次10 ml,早晚空口服。
服用时不要温热,否则无效。
心脏病患者和孕妇不宜服用,感冒和月经期应停药。
2.海风藤治跌打损伤:海风藤、红藤、竹茹、沉香、牛膝、土鳖虫。
浸泡衣服。
3.跌打损伤治疗:海风藤、红藤、竹茹、沉香、牛膝、土鳖虫。
浸泡衣服。
处方中,南五味子为君药。
4、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和地追风各60克。
用1 kg白酒浸泡1周,每日2次,每次10 ml,早晚空口服。
服用时不要温热,否则无效。
心脏病患者和孕妇禁用,感冒和月经期停用。
方中,南五味子为祛风除湿、通络之君药。

被誉为“祛风第一药”

在中医中,疾病的病因一般分为外因、内因和内外因三种,外因成为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一种阴风,就像风雨一样。
所以“好人治皮毛、皮肤、筋脉、五脏六腑”的说法,就是“好人治外感”。
在各种外感邪气中,风最为严重。
在中医的世界里,有很多祛风的药物,但是有没有驱风效果最强,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中药界,防风被称为“祛风第一药”。
医圣李时珍是这样解释防风的:“防者也,防也,其效最重,故名。
”中医认为反味辛、甘、微温;属于膀胱经、肝经、脾经;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解痉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关节痛、破伤风等病症。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防风在适应症方面的表现。
防风的第一个标签是祛风解表,所以风邪引起的表证基本上是对的。
防风性味辛温,气味具有上升的特点,能有效发挥祛风解表的主要作用。
同时,防风还具有祛湿止痛的作用,所以几乎是治疗全身风证的首选。
《本草正义》中说“防风能治一切风邪,故本经以‘主风’二字为纲”。
防风有一流的驱风功效,在祛湿清热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散寒方面就没那么好了,所以在治疗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时,可与防风配伍使用。
在治疗外感表证时,风寒是头痛、身痛、恶风寒的主要症状。
可与荆芥、羌活、独活配伍使用,如荆防败毒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各4.5g)。
若以风湿病为主,出现头痛、身重身痛等症状,可与羌活、川芎等药配伍,如羌活独活汤(各6g,川芎各3g,防风、炙甘草各2g,蔓荆子、川芎各1.5g);若以风热为主,出现发热、恶风、咽痛、口渴等症状,可与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同用。
防风在治疗表证的过程中,有其独特之处。
即防风发散作用温和,卫气不足,肌表不坚,而用感冒与风邪形成“铁三角”,相辅相成,祛邪不伤正,固表不留邪,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比如著名的玉屏风散(防风6g,黄芪12g,白术)就是典型代表。
既然防风效果非凡,自然更适合风疹瘙痒等病症。
防风为辛温发药,具有祛风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多种皮肤病,尤其是风邪引起的皮肤瘙痒。
防风长于祛风,药性平和。
用于风寒、风热引起的皮肤瘙痒。
若为风寒引起的瘙痒,可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配伍使用。
如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亚麻籽、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3克,甘草、木通各1.5克);如果是风热引起的瘙痒症,可用薄荷、蝉蜕、蚕蛹等草药。
若为湿热所致,可与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同用。
若属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黄等药材同用,如消风散;若伴有内热,可与大黄、芒硝、黄芩等配伍使用。
,如防风童生散(防风6g、川芎6g、当归6g、白芍6g、大黄6g、薄荷叶6g、麻黄6g、连翘6g、芒硝6g、石膏12g、黄芩12g、桔梗12g、滑石20g、甘草10g、荆芥3g、白术3g、栀子3g。
防风有很强的祛风作用,同样有很强的祛湿作用。
为什么说防风的作用是祛湿而不是祛湿?可见防风是够强的,可以控制潮湿。
防风有很好的祛湿止痛作用。
是祛风除湿、除痹的常用药材,对风湿性关节痛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风寒湿痹、痹痛、筋脉拘挛等患者,可与祛风除湿、止痹的药物配伍,如蠲痹汤(羌活10 g、独活10 g、桂心5 g、秦艽10 g、当归30 g、川芎7 g、炙甘草5 g等。
).若风寒湿邪郁,热转痹,亦可与地龙、薏苡仁、乌梢蛇同用。
防风在治疗风证,尤其是破伤风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问,这个解痉和驱风有关系吗?我们以破伤风为例。
因为风毒侵入经络,引发内风,导致肌肉痉挛、肢体抽搐、项部僵硬、角弓紧张。
此时的治疗需要平复内风,以止痉挛。
防风可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解痉药同用,如于震散(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
当然还有很多防风的作用,以后会慢慢探索这种祛风圣药。
不过还是有一些知识需要了解,就是防风在祛风的时候一般都是生用的。
如果用来止泻,一般用来止血的时候炒炭。
当然,防风也不适合使用。
《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百病皆血虚痉,头痛非因风寒,泄泻非因寒湿,便秘涩涩,小儿脾虚抽搐,慢惊慢脾风,气升反胃,火升咳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其他病同法”。

标签: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