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分享。有趣实用的影视推荐知识分享!

TAG首页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百科知识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丙肝的主要症状-丙肝症状有哪些?

时间:2023-05-25人气:作者: 小编
丙肝的主要症状-丙肝症状有哪些?

1.丙肝症状有哪些?

临床上把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丙肝的症状不明显,容易别人忽视,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治疗不及时,就会转变为慢性丙肝。

1.急性丙肝:急性丙肝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引起忽视。

大多表现为感觉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有时会发生黄疸。

有极少的急性丙肝会引起严重致命的肝功能衰竭。

2.慢性丙肝:慢性丙肝的早期症状也不明显,可无症状地发展数年。

事实上,人们往往在偶然情况下知道自己得了丙肝,如在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时,也可是在输血前的常规检查时,也可在申请医疗保险体检时。

不过慢性丙肝会有轻重不一的乏力现象,有的时候还会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再就是表现为右上腹不适,常感觉右上腹有沉重感。

另外还有一些恶心、关节痛等肝功能不正常的症状。

对于丙肝可用中药来治,如杨氏丙肝方等汤剂对丙肝有不错的效.果。

2.丙肝症状主要有哪些

丙肝的主要症状-丙肝症状有哪些?(图1)

来自: 寻医问药网丙肝症状主要有哪些,丙肝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但是如果这些症状同时出现,就要引起重视。

丙肝的早期症状表现在流感;食欲不振,吃东西不香;恶心、呕吐;出现黄疸;少数患者出现肾衰竭。

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跟一般肝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有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最多见。

3.丙型肝病会有哪些症状?

丙型肝炎是由于患者体内被感染了丙型病毒,主要由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生活中亲密接触传播病毒,潜伏期为2-26周,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病。

  丙型肝炎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丙肝,一种是慢性丙肝。

  (一)急性丙肝的症状:当患者被感染为丙肝时,会出现肝区不适、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痛、黄疸、关节痛盯敏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可能会持续2-12周,但是友没有大部分丙肝患者并没有任何症状表现,少数患者虽然出现了症状,但是往往都会被误诊,因而很多急性丙肝的患者在感染阶段都并不能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二)慢性丙肝的症状:当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持续六个月以上,就是慢性丙肝,部分慢性丙肝患者会出现恶心、肝区不适、腹痛等症状,大部分患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到慢性丙肝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肝掌、蜘蛛痣等症状,当病情发展为肝硬化时,就会出现黄疸、凯告枝脾大、腹水等。

4.学习传染性疾病健康知识

为进一步推动深圳宝安“全国艾滋病综合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积极解决创建重点问题之一的丙肝预警,在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指导下,现由深圳红马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益达人结合各大线上平台开展“丙肝——传染性疾病知识学习100问”健康教育,通过对丙肝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丙肝的感染状况及积极干预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传播,从而有效的控制丙肝流行。

1、什么叫肝炎?肝炎是由甲、乙、丙、丁、戊、庚等不同病毒以及其它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肝细胞炎症。

通常人们所说的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

2、肝炎是传染病,它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肝炎是由粪—口、密切接触,血液、母婴垂直感染等途径传播的。

3、肝炎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肝炎的常见病因有情绪、劳逸、饮食习惯、地域、民族、性别、年龄、酒精、细菌、寄生虫、病毒等。

4、肝炎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肝炎的致病因素是:(1)人体免疫功能下降(2)细菌、寄生虫、病毒等进入血液引起的感染。

5、肝炎病是何时发现并被命名的? 肝炎是十八世纪前就已经被发现,1965年—1974年间先后命名的。

6、肝炎是否全世界都有? 肝炎呈世界性分布,但以发展中国家发生率较高。

7、我国的肝炎发病率如何? 我国的肝炎感染率高达40-60%,发病率约为10%左右。

西北地区乙型肝炎较多;华东及华南地区甲型肝炎较多。

8、什么肝炎发病率很高? 因为肝炎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不强,对肝炎的认识不够重视,疗效不稳定、易复发等导致的。

9、肝炎有哪些类型? 肝炎分为细菌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

10、何谓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就是丙型肝炎。

11、丙型肝炎是怎样传染的? 通过以下途径传播:a) 血和血液制品传播 b) 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c) 母婴传播 d) 不良传播 e) 经唾液传播 f) 经手术移植 h) 物传播 g) 其它途径12、丙型肝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丙肝的临床症状有轻度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或恶心、腹胀、肝区疼痛、低热、肝脾肿大、关节疼痛、黄疸等。

13、哪些人容易患丙型肝炎? 人群对丙肝病毒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接受血液及血制品者、接受器官移植者、血液透析者、医务人员及血库工作人员、丙肝抗体阳性者的性伴侣及家人、性乱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等。

14、经常腹胀就是丙型肝炎吗? 不一定。

有腹胀并伴有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患者可确诊为丙型肝炎。

15、孕妇是否会将丙型肝炎传播给婴儿? 可以传染给婴儿,可分为产前(宫内)感染,分娩时感染传播和产后传播(指哺乳),概率相对较低。

16、丙型肝炎可以通过家族日常生活传染吗? 密切接触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他们的传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17、乏力者是否患了丙型肝炎? 不一定,如果检查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为阳性者,可确诊为丙型肝炎。

18、肝区疼痛是丙肝吗? 肝区疼痛是丙型肝炎的一个临床症状,但其它类型的肝炎也会出现,要确诊丙肝必须检查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

19、丙型肝炎有无特异性症状? 丙肝没有特异性症状,所具症状与其它型肝炎症状相似。

20、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如何区别? 丙肝和乙肝的临床症状相似,主要区别以实验室检查为主,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可确诊丙肝,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及两对半检查异常者可确诊为乙肝。

21、丙型肝炎患者是否还会患其它类型的肝炎? 丙肝可以单独发病,同时也可以合并乙肝或自身免疫性肝炎感染等。

22、丙型肝炎会引起肝硬化吗? 丙肝极易慢性化,如不及时治疗、治疗不当或长期携带者就容易引起肝硬化。

23、肝癌和丙肝有联系吗? HCV(丙肝病毒)感染可能是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HCV在体内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临床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或慢性肝炎,后者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最终进展为肝癌。

24、 丙肝患者出现腹水是怎么回事? 腹水是由于丙肝失治、误治等因素引起的肝功能严重损伤、肝功能失代偿后出现。

25、 丙肝如何分类? 丙肝可分为急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HCV(丙肝病毒)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联合感染、HCV(丙肝病毒)与HBV(乙肝病毒)合并感染、HCV(丙肝病毒)与HFV(庚肝病毒)合并感染。

26、 丙肝是不是很严重的病?丙肝病情相对严重,若不及时治疗极易慢性化,长期携带者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27、 丙肝如何诊断?凡近半个月至6个月与丙肝患者密切接触过,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接受过针刺、纹身、拔牙、手术或不洁性交者,加上近来出现全身无力、厌食、厌油、肝区疼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者就可以确诊。

28、 何为急性丙肝?急性丙型肝炎潜伏期2—16周,平均7.4周,临床症状与乙肝无明显区别,以轻度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为主,ALT(谷丙转氨酶)升高,多在正常值的3至5倍左右,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尤其是HCV--IgM(+)(丙肝病毒抗体)病程约2个月。

29、何为慢性丙肝?慢性丙肝是急性丙肝后6个月,ALT(谷丙转氨酶)出现异常,临床症状体征常不显著,表现为乏力、纳差、关节疼痛、厌食、恶心和发热,后期可出现黄疸、腹胀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实验室检查血清中ANA(抗核抗体)、ASA(抗平滑机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等一项或多项自身抗体阳性,可有助于确定诊断。

30、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怎样区别?急慢性丙肝的区别:临床症状经常不明显,慢性丙肝病程长,反复发作,ALT(谷丙转氨酶)升高以急性丙肝显著,实验室检查急性丙肝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IgM+(丙肝病毒抗体),慢性丙肝血清中多有ANA(抗核抗体)、ASA(抗平滑机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等一项或多项阳性。

31、怎样诊断丙肝合并感染?反复接受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吸毒,性传播是造成HCV(丙肝病毒)和HBV(乙肝病毒)合并感染的主要原因,慢性乙肝出现下列征象应警惕丙肝病毒合并感染:(1)病情好转后,突然出现黄疸;(2)ALT(谷丙转氨酶)持续或反复升高;(3)低白蛋白血症且进行性加重;(4)慢性肝炎出现重型化表现,肝硬化出现多种并发症;(6)HBeAg(乙肝病毒e抗原)转化为抗-HBe(乙肝病毒e抗体)阳性仍有肝脏炎症,在排除HBeAg(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的变异性HBV(乙肝病毒)感染与HDV(丁肝病毒)混合感染后,则可能合并HCV(丙肝病毒)感染。

32、丙肝的主要症状有哪些?丙肝具有一般病毒性肝炎共有的症状,与乙肝比较,无症状与无黄疸的病例较多,但短潜伏期的丙肝患者病情较重,常伴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而长潜伏期症状较轻一些,无黄疸者多,病情易发展为慢性,女性较男性更易发展为慢性。

33、一定要抽血化验才能诊断出丙肝吗?是的,必须抽血检查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

34、丙肝需要做哪些化验?丙肝需要做血(红细胞压积)、尿、粪三大常规、肝功能、HCV—RNA、HCV—IgM、ANA(抗核抗体)、ASA(抗平滑肌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及抗肝纤维化指标。

35、丙肝必须做B超吗?需要做B超。

通过B超来判定HCV对肝脏实质损害的程度有帮助。

36、做CT能诊断出丙肝吗?丙肝长期不愈,或治疗方案不当,病情逐渐加重,进展至肝硬化,或重型肝炎,或肝癌时可结合CT来诊断病情。

37、有无快速诊断丙肝的方法?检测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是否阳性可很快确诊。

38、丙肝是否有肝外症状?丙肝的肝外表现有:(1)特发性混合冷丙种球蛋白血症;(2)迟发性皮肤卟啉症;(3)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Sjogren综合征;(5)其它肝外表现多与自身免疫有关。

39、酒精性肝病就是丙肝吗?酒精性肝病(ALD)不是丙肝,如果在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饮酒或ALD患者并发肝炎病毒感染都可加速肝病的进展,患者更易发展为肝癌。

40、如何诊断丙肝所致的肝硬化?HC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LC)除具有与其它肝炎病毒所致肝硬化(LC)临床表现相似外,也有其以下自身特征:(1)肝硬化形成自然史:一般需要10—20年,HCV(丙肝病毒)所致LC其发病方式更具隐匿性,很少发生黄疸。

(2)发病年龄:相对于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LC发病年龄较高。

(3)性别:HBV感染所致LC男女比例为5.7:1;HCV感染所致LC为1.5:1;酒精性肝硬化为4.5:1。

(4)输血史:输血是HCV感染的重要途径,HCV感染所致LC患者近半数有输血史。

41、丙肝引起的肝硬化应做哪些检查?丙肝所致的肝硬化应检查B超、肝功、抗肝纤维化指标、CT、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IgM(丙肝病毒抗体)等项目。

42、微量元素缺乏是否与丙肝有关?微量元素铁的缺乏与丙肝病情有关,其它微量元素的缺乏与丙肝无直接关系。

43、丙肝都会导致癌症吗?不一定,丙肝失治、误治或方案、药物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长期携带者易进展为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

44、肝穿刺对诊断丙肝有什么帮助?肝穿刺多用来鉴别慢性丙肝、慢性丙肝及其所致的早期肝硬化,临床区别较难,穿刺后病理检查就能区分,有利于明确诊断。

45、ALT(谷丙转氨酶)持续升高是否是丙肝病情加重?丙肝谷丙转氨酶升高有单相型、双相型、平坦型三种类型。

单相型者潜伏期短,肝功能损害时间短;双相型者肝功能损害程度最重,症状重、黄疸发生率高,多数为重症患者,预后较差,平坦型潜伏期长、症状轻、病程可迁延。

46、丙肝患者需要化验两对半吗?丙肝一般不需要做两对半检查,若怀疑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时需做两对半。

47、丙肝的潜伏期有多长?丙肝的潜伏期2—26周,平均7.8周,短潜伏期丙肝大多见于用第XIII因子的血友病患者,潜伏期最短者4日至两周,但大多数1—4周,潜伏期长短不一可能反映丙肝因子的不同或同一因子的不同剂量所致。

48、HCV—RNA是什么检查?HCV—RNA是用聚合酶链反应来检查丙肝病毒的核糖核酸,它的灵敏度高,有助于判定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程度。

49、中医对丙肝的认识?丙肝属于祖国医学的“胁痛”、“黄疸”、“癥瘕“等范畴,其病因多为人体正气虚弱并感受疫疠之气,虚毒相互影响,缠绵不愈而成。

50、丙肝的发病机制?丙肝有两种机制参与了发病过程:(1)病毒的直接致病作用;(2)通过激活宿主的免疫机制而破坏感染的肝细胞,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丙肝发病的主要机制。

51、急性丙肝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急性丙肝的特征性病理改变:(1)肝细胞的损伤;(2)肝窦内淋巴细胞浸润;(3)汇管区的改变;(4)胆管的损伤;(5)肝内胆汁淤积性改变。

52、丙肝可以治好吗?丙肝只要经过系统、正规、足量足疗程的治疗,同时密切注意饮食合理、劳逸结合、情绪稳定、生活有序,那么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53、丙肝治疗的现状如何?目前国内外对丙肝的治疗只强调药物治疗,尽管有效,但忽视了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这一关键环节,因而在治疗上并不全面和完整,中医药治疗虽然副作用小,但剂型原始,服用麻烦,部分患者难以长期坚持。

54、丙肝是否有特效药?丙肝目前尚无特效药,传统药物干扰素也只有30%左右的疗效。

55、如何治疗丙型肝炎?应在系统、正规用药(包括基础用药和对症用药)的同时,结合饮食治疗、调整治疗和心理治疗,这是比较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

56、多长时间可以治愈丙型肝炎?丙肝经3—6个月的正规治疗就可以治愈。

57、抗病毒治疗是否疗效很好?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因为不能直接消灭丙肝病毒,并对机体自身免疫力无改善和帮助,所以疗效并不显著。

58、丙肝患者用药应注意什么?丙肝患者用药时不能与磺胺类、新生霉素、激素、对氨水杨酸、非那西丁、含碘造影剂等药同用,因这些药能引起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和黄疸。

59、丙肝中医治疗好还是西医治疗好?目前来讲,中医药治疗丙肝较有优势,不仅副作用小,而且更新的剂型如胶囊、口服液等方便服用,且疗效可提高到80%左右,而且费用低廉。

60、目前治疗丙肝的药物很多,应如何选用?应根据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症状轻重及体质强弱等具体情况来判断和确定所用药物及服用剂量和时间,所以用药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运用,不要盲目听从广告及个体病例的经验来用药。

61、丙肝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第一:系统、正规地应用中医药治疗;第二:在用药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62、怎样治疗丙肝导致的肝硬化?丙肝导致的肝硬化必须进行全面治疗。

首先积极治疗基础病—丙肝,然后运用抗肝纤维化的药物,如四维系列新剂型的KYG胶囊可以有效地降低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胶原前肽及板层素等纤维化指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临床难题。

63、丙肝能不能手术治疗?国际国内目前还未确立手术治疗这一方案。

因肝脏的特殊性故不宜盲目试验。

64、中西医结合是不是丙肝最好的治疗方法?以中医为主,必要时配合西医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如丙肝患者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低蛋白血症时,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可配合能量补充及白蛋白静脉点滴等。

65、中医药治疗丙肝疗效肯定吗?中医药治疗丙肝远比西医治疗丙肝安全、有效,据我院2000年统计临床治愈率可达72.4%,因而疗效比较肯定。

66、丙肝治好后会复发吗?丙肝治愈后,只要坚持饮食定时定量、生活规律、情绪稳定、劳逸结合就不会复发。

67、丙肝患者可以恋爱吗?丙肝可通过唾液、血液、精液等传染,所以只需适当注意,例如避免亲昵举动,就可以恋爱。

68、丙肝未治愈可以结婚吗?丙肝未治愈是不能结婚的,只有丙肝临床治愈后,方可结婚。

69、女姓丙肝患者能否怀孕?因为丙肝患者可以通过胎盘、产道及哺乳感染,所以女性患者不宜怀孕。

70、小儿丙肝多不多?不多。

71、丙肝患者如何过不良?丙肝病毒可通过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传染,所以丙肝患者应使用安全套进行不良,并尽量减少不良次数。

72、妊娠期能否接受抗丙肝治疗?妊娠期不要接受抗丙肝药物治疗,一方面丙肝所致肝损害会波及胎儿,另一方面某些药物对胎儿有影响,因而最好的办法是终止妊娠进行正规的治疗。

73、儿童丙肝治疗和成人一样吗?基本一样,但是用药量和服药时间有差别,儿童剂量宜小,治疗时间相对较短。

74、丙肝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吗?丙肝状态下肝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功能降低后,部分代谢物质会造成脑细胞损害,因而儿童期的丙肝一定要及早、正规的治疗,以免影响智力发育。

75、儿童患丙肝能入托吗?根据我国现行入托规定,患了丙肝的儿童是不能入托的,需在治疗好转后入托。

76、哺乳期患丙肝能否继续哺乳?不能。

因为乳汁含有丙肝病毒,会传染给婴儿,所以应终止哺乳,改为人工喂养。

77、如何从饮食方面进行丙肝预防?应多吃以下食品:(1)高蛋白植物饮食,如豆制品;(2)高蛋白动物饮食,如瘦肉、排骨、鸡、龟等;(3)蔬菜、水果类。

不宜食用的有(1)生冷寒凉食品;(2)辛辣、刺激类食物;(3)酒类。

78、如何从情绪方面预防丙肝?有三个方面:(1)省心,如情绪稳定,不能长期情绪波动等;(2)省力,即休息,不要劳累;(3)省肾,即节制不良,加强保健及锻炼,维护人体正常免疫力。

79、丙肝患者能饮酒吗?不能。

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时,肝脏对乙醇(酒精)的代谢功能降低,因此饮酒会直接加重病情。

80、丙肝患者能否长期进行户外工作?丙肝患者必须注意劳逸结合和生活规律,长期进行室外工作,如出差,野外工作会导致饥饱无度,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卫生,从而容易加重病情。

81、丙肝患者怎样注意休息?丙肝患者要注意适当休息,切忌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要进行如打太极拳、散步等低运动量、低消耗的运动。

82、有无丙肝疫苗来预防丙肝?丙肝疫苗目前尚在研究阶段,还未正式应用于临床。

所以预防丙肝只能通过生活规律有节制、定期体检等方法来实现。

83、“84”消毒液能预防丙肝吗?“84”消毒液又称肝炎消毒液,它可以在半小时内杀灭各种肝炎病毒,但需注意使用方法,且不能内服。

84、如何管理丙肝传染源?第一,对丙肝患者进行隔离;第二,生活用品个人专用;第三,丙肝患者不宜从事饮食、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幼托等工作。

85、如何切断丙肝传播途径?第一:采用热处理、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净化血液及血液制品,杜绝血液传染。

第二:防止血液透析,牙科或外科手术,器官移植等引起的丙肝病毒感染。

第三:防止母婴垂直传播,建议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女姓可暂缓妊娠,对已出生的孩子不要母乳喂养。

第四:防止性行为传播。

第五:家庭生活用品定期消毒。

86、如何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包括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接受器官移植者、血液透析者、静脉吸毒者、医务人员及血库工作人员、性乱交者、长期在外就餐者,主要保护措施是加强科普教育,了解丙肝的危害及其传播途径,提高自我防护水平。

标签:

本类推荐